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43岁月经量少可能由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精神压力过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卵巢功能减退:女性40岁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豆制品、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食物,避免过度节食。
2、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异常、泌乳素水平升高等均可影响月经量。可能与长期熬夜、肥胖等因素有关,常伴随体重波动、疲劳等症状。需检测激素六项,必要时使用优思明、克龄蒙等药物调节。
3、子宫内膜损伤: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内膜基底层受损。宫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轻症可通过雌激素周期治疗促进内膜修复,严重粘连需行宫腔镜分离术。
4、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焦虑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功能,表现为月经量骤减。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练习正念冥想,必要时短期服用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5、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导致雄激素升高,表现为月经稀发、量少。通常与痤疮、多毛等症状并存,需通过二甲双胍改善代谢,配合达英-35降低雄激素。
日常可增加核桃、三文鱼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次快走或游泳锻炼。建议记录基础体温监测排卵情况,若连续3个月经周期异常需进行妇科超声和AMH检测。避免穿紧身裤压迫盆腔,睡前用艾叶泡脚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