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手部湿疹可能由接触性刺激、过敏反应、皮肤屏障受损、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1、接触刺激:频繁接触洗涤剂、溶剂或化学物质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长期摩擦或极端温度刺激也可诱发炎症反应。建议使用防护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刺激性物质,洗手后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
2、过敏反应:镍、铬等金属或橡胶添加剂等过敏原通过IV型超敏反应引发皮肤病变。可能与职业暴露或日常用品接触有关,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斑伴小水疱。需通过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严格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3、屏障缺陷:皮肤角质层结构蛋白基因突变导致天然保湿因子减少,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常见于特应性体质人群,冬季易出现干燥皲裂。建议使用含尿素或乳酸的修复型润肤剂,每日涂抹3-5次维持皮肤湿度。
4、遗传倾向:FLG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丝聚蛋白合成障碍,皮肤pH值调节能力下降。这类人群往往伴有其他特应性疾病史,皮损多呈慢性苔藓样变。需加强基础护理,必要时短期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控制炎症。
5、微生物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超抗原可激活T细胞反应,马拉色菌代谢产物可能加重炎症。急性期可见渗出性糜烂面,易继发化脓感染。保持患处清洁干燥,严重时需配合抗生素软膏治疗。
日常应选择温和无皂基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洗手;穿着纯棉手套减少摩擦;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omega-3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压力管理可通过正念呼吸练习降低应激反应。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化脓表现时需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