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患者血压偏低可通过调整降压药物、监测血压变化、补充适量水分、增加钠盐摄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等方式干预。低血压可能与药物过量、脱水、电解质紊乱、心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药物调整:排查是否因降压药物过量或联合用药导致血压骤降,需在医生指导下减少ACEI类如依那普利、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的剂量,避免自行停药引发反跳性高血压。
2、动态监测:每日晨起、服药后2小时及睡前测量血压并记录,重点关注收缩压低于90mmHg或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及时向心内科医生反馈数据调整方案。
3、水盐补充:急性低血压时可饮用500ml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日常饮食适当增加咸菜、海带等高钠食物,但合并心衰者需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g。
4、体位管理:从卧位转为立位时遵循"三个30秒"原则醒后躺30秒、坐起30秒、双腿下垂30秒,浴室安装防滑扶手,避免饱餐后立即沐浴以防血管扩张加重低血压。
5、病因排查:低血压伴随心悸、乏力需检查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或心功能减退,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需警惕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餐后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瘦肉、深绿色蔬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长时间空腹。每周进行3-5次快走、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压变化。穿着医用弹力袜可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夜间睡眠抬高床头10-15厘米有助于减少晨起低血压发生。若出现持续头晕、尿量减少或意识模糊需立即急诊处理,排除急性心梗、肺栓塞等危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