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运动后头晕、恶心、想吐可能由脱水、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过度换气、中暑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电解质、调整运动强度、改善呼吸方式、避免高温环境等方式缓解。
1、脱水: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体液流失未及时补充时,血容量下降引发脑部供血不足。运动前2小时饮用500ml水,运动中每15分钟补充100-150ml含钠钾的运动饮料,运动后按体重每下降1公斤补水1.5升。
2、低血糖:空腹运动消耗肝糖原储备,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时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运动前1小时摄入香蕉、全麦面包等低GI碳水,避免持续运动超过60分钟,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急。
3、体位性低血压:运动后突然停止活动,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一过性脑缺血。运动结束前进行5-10分钟慢走过渡,起身时遵循"坐起30秒-站立30秒"原则,穿压缩袜改善静脉回流。
4、过度换气:高强度运动时呼吸频率过快,二氧化碳过度排出引发呼吸性碱中毒。采用"2秒吸气-4秒呼气"的腹式呼吸,用鼻呼吸替代口呼吸,运动时佩戴心率带监控强度在靶心率范围内。
5、热应激反应:高温环境下运动核心体温超过38.5℃,引发热衰竭早期症状。选择早晨或傍晚时段运动,穿戴透气速干衣帽,环境湿球温度超过28℃时转为室内运动,出现皮肤灼热无汗需立即降温就医。
运动后不适需警惕潜在疾病可能,如贫血患者建议检测血清铁蛋白,高血压人群避免憋气发力动作。日常保持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游泳和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更适合敏感人群,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镁的坚果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