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无症状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压监测、风险评估、药物控制、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慢性肾病、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摄入每日低于5克,增加钾摄入如香蕉、菠菜;坚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使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戒烟限酒可降低心血管风险。
2、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3遍取平均值;动态血压监测可发现夜间高血压和晨峰现象;诊室血压≥140/90mmHg需警惕靶器官损害。血压波动大时应增加监测频率。
3、风险评估:合并糖尿病或血脂异常者需强化管理;计算10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中高危患者需启动药物治疗。颈动脉超声和心脏彩超可早期发现亚临床靶器官损害。
4、药物控制: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适用于老年患者,ACEI类如依那普利适合合并糖尿病者,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可联合用药。血压控制目标通常<130/80mmHg,老年患者可放宽至<140/90mmHg。
5、定期随访:每1-3个月复查血压和药物不良反应;每年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眼底血管;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及时就诊。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无症状高血压患者需坚持低脂低盐饮食,适量摄入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有助于稳定血压;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平稳对血压管理至关重要,睡眠不足或精神紧张可能抵消药物疗效。血压持续超标或合并其他慢性病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