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发病率高吗

邵彬 副主任医师

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纵隔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约占所有肿瘤的3%-5%,但具体风险因年龄、遗传因素、环境暴露而异。纵隔肿瘤可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三类,其中胸腺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较为常见。

1、胸腺瘤: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纵隔肿瘤的20%-30%。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部分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早期多无症状,随肿瘤增大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辅以放疗或化疗。

2、淋巴瘤:纵隔淋巴瘤好发于中纵隔,以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可能与EB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有关,典型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治疗需根据分型选择化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

3、神经源性肿瘤:后纵隔肿瘤约70%为神经源性,多起源于交感神经或外周神经。儿童以神经母细胞瘤多见,成人多为神经鞘瘤。肿瘤压迫可导致Horner综合征或脊髓压迫症状。手术完整切除是关键,恶性者需联合放化疗。

4、生殖细胞肿瘤:占纵隔肿瘤的10%-15%,包括畸胎瘤、精原细胞瘤等。血清甲胎蛋白或β-hCG升高有助于诊断。良性畸胎瘤手术预后良好,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需采用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等药物化疗。

5、囊肿类病变: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等先天性病变约占纵隔肿瘤的20%。多数生长缓慢,感染或压迫邻近器官时需手术干预。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纵隔肿瘤的预防需注意避免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接触,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出现持续性胸痛、吞咽困难、声嘶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胸部CT或MRI检查。术后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胸骨裂开,定期复查监测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