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宫颈糜烂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宫颈糜烂可能由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炎症刺激、分娩损伤、宫颈上皮异位、病原体感染等原因引起。
1、激素影响:青春期或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形成生理性糜烂样改变。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妇科检查观察变化即可,多数情况下可随激素水平稳定自行恢复。
2、炎症控制:慢性宫颈炎与细菌、支原体等感染有关,表现为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需进行病原体检测,针对性使用保妇康栓、消糜栓、抗宫炎片等药物,配合高锰酸钾坐浴减轻炎症反应。
3、物理修复:微波凝固、冷冻治疗适用于中重度糜烂伴接触性出血的患者。通过低温或热效应促进宫颈鳞状上皮再生,治疗后有少量排液需保持外阴清洁,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4、创伤护理:分娩或人工流产造成的宫颈裂伤需及时缝合,术后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预防感染。避免过早负重劳动,三个月内禁止盆浴及阴道冲洗。
5、病理筛查: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病变需进行TCT和阴道镜活检。确诊低级别病变可选用干扰素栓联合红外光治疗,高级别病变需行宫颈锥切术或LEEP刀手术切除。
日常需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避免使用卫生棉条。增加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每周进行3次凯格尔运动改善盆底血液循环。出现血性分泌物或下腹坠胀持续两周以上应及时复查HPV及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