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狂犬病的3个条件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狂犬病感染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被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病毒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体内、未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

1、带毒动物接触: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犬科、猫科及蝙蝠等野生动物唾液中。被发病期动物舔舐开放性伤口、眼结膜或口腔黏膜,或遭其咬伤抓伤后,病毒可能经神经末梢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尽快就医评估暴露风险。

2、皮肤屏障破坏:完整皮肤接触动物唾液不会感染,但表皮破损、陈旧伤口或黏膜暴露时,病毒可突破物理屏障。深部穿刺伤风险更高,因病毒更易接触神经组织。处理时应挤压伤口周围排出污血,避免缝合伤口,采用被动免疫球蛋白局部浸润。

3、免疫接种缺失:暴露后未及时接种疫苗是发病关键因素。狂犬疫苗需在暴露后24小时内启动接种程序,采用"2-1-1"或五针法完成全程免疫。既往未全程接种者需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疫苗接种期间忌剧烈运动、饮酒及使用免疫抑制剂。

预防狂犬病需加强宠物管理并提高暴露后处置意识。建议接触野生动物后即使未见明显伤口也需就医评估,饲养犬猫应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暴露后处理包括伤口清洗消毒、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三步骤,日常避免挑逗陌生动物,野外作业时穿戴防护装备。高风险职业人群可提前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