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孕期尿路感染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通过及时治疗、多饮水、保持卫生、规范用药、定期产检等方式干预。尿路感染通常由激素变化、子宫压迫、免疫力下降、细菌感染、排尿习惯改变等因素引起。
1、激素变化:孕期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尿液滞留易引发感染。建议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通过增加尿量冲刷尿道。避免憋尿,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
2、子宫压迫: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和输尿管,造成尿液反流。采取侧卧位睡眠减轻压迫,每小时改变体位。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日练习3组收缩放松动作。
3、免疫力下降:母体免疫系统调节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补充维生素C和蔓越莓提取物,摄入酸奶等益生菌食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细菌感染: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上行感染需药物治疗。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磷霉素等B类抗生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感染可能与性生活卫生、游泳池水质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排尿灼痛等症状。
5、排尿习惯:孕期尿潴留易滋生细菌。定时如厕训练膀胱功能,如厕后温水清洗会阴。穿着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化学洗剂清洗外阴。
孕期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妊娠安全药物。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等适度运动,饮食注意减少精制糖摄入,增加西芹、冬瓜等利尿食材。每周2-3次温水坐浴可缓解不适,但水温需控制在38℃以下。定期尿常规监测可预防肾盂肾炎等严重并发症,妊娠20周后建议每月进行尿检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