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耳朵真菌感染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真菌药物、保持干燥、避免刺激、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潮湿环境、耳道损伤、免疫力低下、不当挖耳、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轻柔冲洗耳道,清除真菌菌丝和分泌物。避免使用棉签深入掏耳,防止损伤耳道皮肤。冲洗后需用无菌棉球吸干水分,保持耳道干燥环境。
2、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软膏或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严重感染者可口服伊曲康唑或氟康唑。药物需持续使用2-4周,即使症状消失也应完成疗程。
3、保持干燥:沐浴时佩戴防水耳塞,游泳后立即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周。选择透气性好的助听器耳模,每日用酒精棉片消毒。睡眠时避免患侧耳朵受压。
4、避免刺激:治疗期间暂停使用耳机、耳饰等物品。减少辛辣食物摄入,忌烟酒以免血管扩张加重瘙痒。剪短指甲防止抓挠导致继发感染。
5、定期复查:每周进行耳内镜检查观察疗效,真菌培养阴性方可停药。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长期用激素者应评估免疫状态。复发患者需排查耳道解剖异常。
日常饮食多摄入富含锌的海产品和维生素B族的粗粮,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但避免大汗淋漓。选择纯棉材质的枕套并每周煮沸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挖耳工具。耳道持续流脓或听力下降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