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偏高的危害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血红蛋白偏高可能由高原适应、脱水、吸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原因引起,长期未干预可能增加血栓风险、加重心脏负担。

1、血液黏稠:

血红蛋白浓度超过160g/L时,血液黏滞度显著上升,微循环阻力增大。典型表现为晨起头晕、视物模糊,严重时可诱发视网膜静脉阻塞。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ml以上,优先选择白开水或淡绿茶。

2、血栓风险:

红细胞压积超过50%时,血小板聚集活性增强3-5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常人高2倍,可能出现单侧小腿肿胀、皮肤发红。建议每周进行3次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

3、心脏负荷:

每100ml血液携氧量增加10%时,心脏射血阻力上升15%-20%。早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进展期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g,避免腌制食品。

4、组织缺氧:

异常增生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难以通过毛细血管。可能出现指尖发绀、伤口愈合延迟,严重者发生指端坏疽。可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每周2次使用呼吸训练器。

5、脾脏肿大:

长期红细胞破坏增多导致脾脏代偿性增大,左上腹闷胀感是典型症状。B超显示脾脏长度超过11cm时需警惕,建议每半年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

血红蛋白偏高者应建立低嘌呤饮食模式,每日摄入瘦肉不超过100g,优先选择鸡胸肉、鳕鱼等低脂蛋白。有氧运动采用靶心率控制法,保持心率在220-年龄×60%区间。睡眠时采用半卧位,减轻循环系统压力。每3个月监测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等指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需定期进行静脉放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