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缝针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活动限制、饮食调整和心理安抚。
术后24-48小时内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碘伏轻柔消毒。选择透气性好的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摩擦或压迫伤口。拆线前禁止沾水,洗澡时可使用防水敷贴。观察缝线处有无红肿渗液,异常时需及时就医。
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预防细菌感染。避免接触宠物、沙土等污染源,家庭成员接触伤口前需彻底洗手。夏季需防止汗液浸润,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冻伤。若出现38.5℃以上发热或脓性分泌物,应立即复诊。
面部伤口需减少哭闹和面部表情牵拉,四肢伤口需制动休息2-3天。使用护具保护头部或关节部位,避免抓挠缝线处。学步期幼儿建议暂时使用婴儿车代步,禁止剧烈跑跳运动直至拆线后1周。
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汁等。哺乳期母亲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1岁内婴儿继续常规喂养。禁止食用硬质食物如坚果、饼干等,防止咀嚼牵拉面部伤口。
使用安抚玩具分散注意力,换药时可通过讲故事缓解紧张情绪。避免恐吓性语言,用"勇敢勋章"等正向激励方式鼓励配合护理。睡眠不安时可增加陪伴时间,夜间使用防抓挠手套。遗留疤痕者后期可通过儿童专用祛疤膏处理。
每日记录伤口愈合情况,拆线时间根据部位差异通常为5-7天。恢复期建议补充乳铁蛋白增强免疫力,选择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伤口愈合后1周内仍应避免游泳、浸泡等行为,长期疤痕护理需持续3-6个月。密切观察是否有瘢痕增生倾向,必要时进行激光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