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否会传染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粪口传播及医源性传播。

1、血液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可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或破损皮肤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传播。纹身、穿耳洞等操作中消毒不彻底的器械也可能导致传播。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可降低风险。

2、母婴传播:

HBV阳性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注射可阻断90%以上传播。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率低于5%,但HIV合并感染会显著增加风险。

3、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传播HBV和HCV,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含有病毒颗粒。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者性伴侣应接种疫苗。甲型和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与性行为方式有关。

4、粪口传播:

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生食贝类、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是常见传染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饮用煮沸水可预防感染。

5、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HBV、HCV交叉感染。牙科器械、内窥镜等需严格灭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检测抗体,必要时接种疫苗或进行暴露后预防。

预防病毒性肝炎需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接种甲肝、乙肝疫苗是有效的主动免疫方式,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医疗操作选择正规机构。肝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肝功能恢复,饮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鱼肉、豆制品,避免酒精和霉变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