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急性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镇痛治疗、胰酶抑制剂应用、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酒精刺激、高脂血症、药物因素、感染等因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急性期需绝对禁食以减少胰液分泌,同时留置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能缓解腹胀症状,降低消化液对胰腺的刺激。该措施需配合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通常持续3-7天直至腹痛缓解。
2、液体复苏:
早期快速补液是治疗关键,24小时内需补充3000-4000ml晶体液。液体复苏能纠正低血容量状态,改善胰腺微循环。治疗过程中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避免发生肺水肿或肾功能损害。
3、镇痛治疗:
剧烈腹痛可使用盐酸哌替啶、曲马多等镇痛药物。镇痛治疗能阻断疼痛-胰腺分泌恶性循环,禁用吗啡类可能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的药物。疼痛控制目标为视觉模拟评分低于3分。
4、胰酶抑制剂:
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可显著抑制胰酶分泌。乌司他丁能中和已释放的胰蛋白酶,减轻胰腺自消化。药物治疗需持续至血清淀粉酶降至正常值3倍以下。
5、手术治疗:
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感染需行腹腔镜下清创引流术。胆源性胰腺炎应实施ERCP取石或胆囊切除术。手术干预时机通常选择发病后4周,可降低术后出血和肠瘘风险。
恢复期需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g以下。建议补充胰酶制剂帮助消化,避免暴饮暴食和酒精摄入。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胰腺恢复情况,重症患者需进行6个月以上的营养监测。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需避免腹部受压的剧烈运动。出院后每3个月检测血糖水平,警惕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