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并发症可通过血糖管理、定期监测、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控制和并发症筛查等方式降低风险。糖尿病并发症通常由长期高血糖、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血管损伤和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血糖管理:
持续高血糖是并发症的核心诱因,糖化血红蛋白需控制在7%以下。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采用动态血糖仪或指尖采血。胰岛素依赖型患者需调整基础率与餐前剂量,口服药患者可选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SGLT-2抑制剂等药物。
2、代谢干预: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会加速血管病变。血压应维持低于130/80mmHg,服用ACEI类或ARB类药物保护肾功能。低密度脂蛋白需控制在2.6mmol/L以下,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脂药。
3、器官筛查:
每年需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及神经传导测试。视网膜病变早期可通过激光治疗延缓进展,肾病三期前采用低蛋白饮食联合沙坦类药物,周围神经痛可加服普瑞巴林。
4、生活方式:
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增加全谷物、深海鱼类摄入,严格限制精制糖与饱和脂肪。戒烟可将心血管风险降低40%。
5、风险控制:
足部护理需每日检查破损并选择透气鞋袜,避免温度过高泡脚。术前血糖需稳定在5.6-10mmol/L区间,感染时优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广谱抗生素。
糖尿病并发症虽无法完全避免,但系统性管理可显著延缓发生。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搭配抗阻训练,每3个月复查并发症指标。出现视物模糊、水肿或肢体麻木需立即就诊,早期干预可避免截肢或尿毒症等终末结局。血糖波动过大时建议内分泌科调整方案,动态监测结合个体化治疗是预防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