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髋关节炎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关节软骨保护剂、糖皮质激素注射、中药制剂等方式治疗。髋关节炎通常由关节退行性变、创伤性损伤、肥胖、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可缓解关节炎症和疼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肿胀,适用于轻中度疼痛发作期。长期使用需监测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
2、镇痛类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氨酚羟考酮等适用于无法耐受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单纯镇痛药不具抗炎作用,需注意每日剂量限制,尤其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对乙酰氨基酚。
3、软骨保护剂:
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双醋瑞因等可延缓软骨退化。这类药物需连续服用3-6个月见效,能促进蛋白多糖合成,改善关节润滑功能,适合早期骨关节炎患者。
4、激素局部注射:
醋酸泼尼松龙、曲安奈德等关节腔注射可快速消炎。每年注射不超过3-4次,过度使用可能加速软骨损伤。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常与利多卡因混合注射缓解操作疼痛。
5、中药调理:
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痹祺胶囊等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中药制剂起效较慢但副作用较小,需辨证使用,部分含马兜铃酸成分药物需警惕肾毒性。
药物治疗需配合体重管理,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三文鱼、橄榄油等抗炎食物摄入。适度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爬楼梯和深蹲动作。疼痛急性期可使用拐杖分担关节负荷,夜间睡眠时在两膝间放置枕头保持髋关节中立位。定期复查关节X线评估进展,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需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