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青年人关节炎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关节炎可能与运动损伤、免疫异常、代谢紊乱、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
1、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关节负重活动,避免爬楼梯、深蹲等动作。控制体重可降低膝关节负荷,BMI建议维持在18.5-23.9范围。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
2、物理治疗:
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急性期采用冰敷减轻肿胀,慢性期使用热敷促进组织修复。定制矫形鞋垫或支具能纠正力线异常,减轻关节压力。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免疫性关节炎需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抗风湿药物。硫酸氨基葡萄糖、透明质酸等软骨保护剂适用于早期骨关节炎。
4、关节腔注射:
糖皮质激素注射适用于单关节顽固性炎症,每年不超过3-4次。玻璃酸钠注射能改善关节润滑功能,疗程通常为3-5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可促进软骨修复。
5、手术治疗:
关节镜清理术适用于半月板损伤或游离体导致的机械性症状。晚期病例可能需截骨矫形或单髁置换术,全关节置换作为终末期解决方案。术后需配合系统性康复训练恢复功能。
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潮湿寒冷刺激。饮食中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太极拳、瑜伽等柔韧性训练有助于保持关节灵活性。若出现关节畸形、夜间静息痛或功能丧失等进展性症状,应及时至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