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髋关节炎可通过关节活动度测试、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症状评估、排除性诊断等方式判断。髋关节炎通常与关节退变、创伤史、肥胖、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关节检查:
医生通过被动屈曲、内旋和外展动作评估髋关节活动受限程度。典型表现为关节僵硬伴活动时疼痛加重,可能伴随关节摩擦音。生理性因素如长期姿势不良需通过热敷和低强度拉伸改善。
2、影像诊断:
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或骨赘形成可确诊骨性关节炎,MRI有助于早期发现软骨损伤。病理性因素与关节力学改变或炎症反应有关,通常表现为晨僵超过30分钟,夜间痛醒等症状。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症状。
3、血液检测:
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筛查可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活动期。病理性因素涉及滑膜增生和血管翳形成,常见关节对称性肿胀。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适用于此类患者。
4、症状鉴别:
腹股沟区深部疼痛是典型定位,久坐后起身困难需与腰椎疾病区分。生理性因素包括肌肉失衡,可通过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改善。病理性因素如股骨头坏死需行关节镜清理术或全髋置换术。
5、激发试验:
4字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病变,需结合关节液分析排除感染性关节炎。生理性因素如过度运动可通过RICE原则处理,病理性因素伴随关节积液时可能需要穿刺抽吸。
日常建议控制体重在BMI24以下,每周进行3次水中运动减轻关节负荷。饮食补充Omega-3脂肪酸和维生素D,避免爬楼梯和深蹲动作。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关节畸形,需考虑骨科手术干预。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关节功能评分有助于监测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