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小儿脚踝骨折拆除石膏后需注意渐进性负重训练、皮肤护理、关节活动度恢复、肌肉力量重建及定期复查。康复过程需结合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和医学监测,避免二次损伤。
1、渐进负重:
拆除石膏后初期需使用拐杖辅助行走,逐步增加患肢承重比例。前两周建议从10%-20%体重负荷开始,根据疼痛反馈每周递增10%-15%。完全负重通常需4-6周过渡期,期间需避免跑跳等冲击性动作。使用矫形鞋垫或护踝可增强稳定性。
2、皮肤护理:
石膏长期压迫可能导致皮肤角质层增厚、干燥脱屑。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洁后,需涂抹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润肤霜。若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敷。注意观察足趾颜色变化,异常发绀或苍白需及时就医。
3、关节活动:
拆除石膏后立即开始被动踝关节屈伸训练,每日3组每组10-15次。2周后加入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内翻、外翻动作。水中步行训练能有效减轻关节压力,建议每周2-3次,每次15-20分钟。关节僵硬持续超过1个月需考虑物理治疗介入。
4、肌力重建:
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萎缩是常见问题,可进行提踵训练双脚→单脚、足趾抓毛巾等练习。平衡训练从静态单腿站立开始,逐步过渡到平衡垫训练。肌肉酸痛属正常现象,但训练后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需调整强度。
5、复查监测:
拆除石膏后第1、4、8周需进行X线复查,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如发现行走步态异常如跛行持续超过2周,需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生长发育期儿童需额外关注骨骺线是否对称,必要时行MRI检查。
康复期间建议每日补充500ml牛奶或等效钙制品,配合维生素D3400IU促进骨愈合。适宜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至少3个月。夜间睡眠时可使用踝关节支具保持功能位,注意保持被褥宽松避免压迫。如出现患肢肿胀程度超过健侧20%、静息痛或异常发热,应立即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