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哪些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撕脱性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支具固定、手术内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弹性绷带固定等方式治疗。

1、石膏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撕脱性骨折。石膏通过完全包裹患肢限制关节活动,为骨折端提供稳定环境。需根据损伤部位选择长臂石膏、短腿石膏等类型,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

2、支具固定:

常用于手指、足部等小关节撕脱性骨折。可拆卸支具允许有限度的活动度调整,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推荐使用铝制指夹板或足踝行走靴,配合冰敷和抬高患肢可加速消肿。需注意支具松紧度避免压迫皮肤。

3、手术内固定:

针对骨折块移位超过3mm或累及关节面的情况。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或微型螺钉固定技术,直接复位骨块并维持解剖位置。术后需配合短期石膏保护,常见于髌骨、鹰嘴等部位的撕脱性骨折。

4、外固定架固定:

适用于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撕脱骨折。通过体外钢针连接固定架实现骨折端稳定,便于创面护理。常用单边立体构型外固定架,治疗期间需每日消毒钉道预防感染。

5、弹性绷带固定:

多用于儿童青枝型撕脱性骨折或康复后期过渡。弹力绷带施加适度压力限制过度活动,同时允许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建议选用自粘型弹力绷带,配合间歇性冷敷缓解疼痛。

康复期需加强钙质和蛋白质摄入,推荐食用牛奶、鱼肉、豆制品等食物促进骨愈合。拆除固定装置后应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踝泵运动、握力球练习等。若出现患肢麻木、剧烈疼痛或皮肤发绀需立即就医复查。定期进行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可有效预防关节不稳定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