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骨折术后康复可通过营养支持、适度运动、物理治疗、药物辅助、心理调节等方式加速恢复。骨折愈合通常由固定稳定性、血供情况、营养状态、炎症控制、功能锻炼等因素影响。
1、营养补充:
蛋白质摄入促进骨痂形成,每日需补充60-80克优质蛋白,推荐鸡胸肉、鱼肉、豆制品。钙质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可通过牛奶、芝麻、虾皮等食物补充。维生素D辅助钙吸收,建议每周食用3次深海鱼或蛋黄。
2、功能训练:
术后2周内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预防萎缩,每日3组每组15次。4周后开始关节被动活动,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6周后逐步负重,从10%体重开始阶梯式增加,配合水中行走减轻关节压力。
3、物理干预:
超声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0分钟每周3次。低频脉冲电刺激防止肌肉萎缩,每天20分钟分两次进行。红外线照射减轻肿胀疼痛,照射距离30厘米每次15分钟。
4、药物辅助:
骨愈合药物包括骨肽注射液、鹿瓜多肽、依替膦酸二钠。疼痛管理选用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曲马多。活血化瘀可用脉络宁注射液、血塞通片,需遵医嘱使用。
5、心态调整:
术后抑郁发生率约35%,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建立康复日记记录进步增强信心,每周设定可实现的小目标。家人陪伴进行简单棋牌游戏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关注疼痛。
康复期需保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逐步进行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仰卧位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术后3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出现异常肿胀或持续性疼痛需立即就诊,避免自行调整外固定器具。康复过程中记录关节活动度变化,与主治医生保持每月随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