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肱骨骨折钛合金钢钉不取需根据患者年龄、植入物反应及骨骼愈合情况综合评估,通常存在长期留存、二次手术取出、材料老化、局部不适、感染风险等可能性。
1、长期留存:
钛合金钢钉生物相容性良好,部分患者可终身保留。植入物与骨组织结合稳定后,无疼痛或功能障碍时,临床常建议观察。需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愈合及内固定位置,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应力性骨折。
2、二次手术取出:
年轻患者或骨骼仍在发育阶段,建议骨折愈合后1-2年取出钢钉。钛合金虽耐腐蚀,但长期留存可能影响骨骼重塑,尤其涉及骨骺区域时需优先考虑取出。手术需评估局部瘢痕粘连及神经血管损伤风险。
3、材料老化风险:
钛合金在体内可能出现疲劳断裂,多见于体重基数大或活动量高人群。金属离子释放虽低于不锈钢材质,但长期留存仍需监测血液钛离子浓度,警惕过敏或器官蓄积毒性。
4、局部不适症状:
约15%患者出现内固定物周围酸胀感,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钢钉末端刺激软组织可能引发滑囊炎,表现为抬臂疼痛。此类情况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或手术取出。
5、迟发感染可能:
留存超过10年的内固定物感染风险增加0.5-2%,多与血源性细菌播散有关。糖尿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出现红肿热痛需行细菌培养,严重者需取出钢钉并清创。
术后康复期建议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效乳制品。上肢功能锻炼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避免提重物过早增加钢钉负荷。定期复查时需重点评估骨痂形成质量及内固定物稳定性,MRI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体内金属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