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遗症可能表现为慢性疼痛、脊柱畸形、神经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及继发性骨质疏松,需通过药物干预、物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综合管理。
1、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局部力学结构改变可能引发持续性腰背疼痛,与椎体高度丢失、小关节负荷增加有关。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需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及热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脊柱畸形:
椎体塌陷导致后凸畸形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表现为身高缩减、驼背加重。动态支具固定可延缓畸形进展,严重者需椎体成形术或后路融合术。日常需避免负重及突然扭转动作,睡眠时选择硬板床维持脊柱生理曲度。
3、神经功能障碍:
骨折碎片移位或椎管狭窄可能引发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肌电图检查可明确神经损伤程度,甲钴胺营养神经,硬膜外阻滞治疗缓解根性疼痛。康复期进行直腿抬高训练预防神经粘连。
4、活动受限:
椎体稳定性下降易引发活动恐惧心理,加速肌肉萎缩。水中运动可减少脊柱负荷,逐步过渡到陆地的桥式运动、猫式伸展。使用助行器初期辅助行走,物理治疗师指导下的渐进性抗阻训练尤为重要。
5、继发骨质疏松:
长期制动及年龄因素加重骨量流失,增加再骨折风险。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评估骨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钙剂联合维生素D3每日补充。高钙饮食如乳制品、深绿叶菜需纳入日常膳食。
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需持续关注骨代谢指标,每半年复查脊柱X线监测椎体形态。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维持心肺功能。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社会支持系统对长期康复至关重要。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