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骨折不愈合可能由局部血供不足、感染、固定不稳定、营养不良、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清创植骨、高压氧治疗、药物干预、营养支持、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骨折端血液供应不足是常见原因,多见于粉碎性骨折或高能量损伤。局部血管破坏后,骨痂形成受阻,可能伴随患肢冰凉、皮肤苍白等症状。治疗需通过吻合血管的游离骨移植术或Ilizarov骨搬运技术重建血运。
开放性骨折或术后感染会导致骨吸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见。表现为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需彻底清创后使用万古霉素、头孢曲松等抗生素,结合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填充控制感染。
内固定物松动或外固定支架移位会造成骨折端异常活动。X线显示固定物周围透亮带,可能伴随异常骨擦音。需重新手术更换为锁定钢板或髓内钉,严重者需辅助体外支架固定。
蛋白质和钙磷代谢异常影响骨基质形成。血清白蛋白<30g/L、维生素D<20ng/ml时需调整饮食,每日补充乳制品500ml、鸡蛋2个,配合骨化三醇和碳酸钙制剂。
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干扰骨转换。血糖>10mmol/L或PTH>100pg/ml时需先控制原发病,采用胰岛素或降钙素调节代谢,骨折处配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刺激。
骨折延迟愈合期间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1.2-1.5g/kg体重,进行无负重关节活动训练。吸烟者需立即戒烟,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影响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若9个月仍未愈合则需考虑植骨手术。水中步行训练可改善局部循环,同时监测血清钙磷镁等电解质水平。使用脉冲电磁场治疗仪每日30分钟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