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肺结核传染吗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需采取隔离防护措施。传染风险与患者排菌量、接触密切程度、环境通风情况等因素相关。

1、传播途径:

活动性肺结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密切接触者吸入这些飞沫可能被感染,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会显著增加传播风险。

2、传染期判断:

痰涂片阳性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传染性最强,传染期通常持续到规范抗结核治疗2-4周后。痰培养阳性但涂片阴性者传染性较低,而仅影像学异常的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传染性。

3、高危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被传染。婴幼儿、老年人及营养不良人群也属于易感人群,接触后感染概率较常人高3-10倍。

4、预防措施:

患者应佩戴口罩并单独居住,居所保持每日通风3次以上。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必要时预防性服用异烟肼3-6个月。

5、消毒处理:

患者痰液需用5%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处理,餐具煮沸消毒10分钟。衣物被褥阳光暴晒4-6小时,房间可用紫外线灯每日照射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豆制品,每日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D。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散步,保证充足睡眠。所有家庭成员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规范完成6-9个月抗结核治疗可有效阻断传染源,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四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