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结核早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高低与痰菌检测结果、病灶开放程度等因素相关。
肺结核早期传染性取决于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结果。痰菌阳性患者传染性强,每毫升痰液含5000-10000条结核杆菌即可造成传播;痰菌阴性但培养阳性者仍具低传染性。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排菌量常高于其他类型。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直径1-5μm的带菌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显著增高,共同居住者感染概率达20-30%。咳嗽、打喷嚏、高声说话时传播效率最高。
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被传染,HIV感染者接触后发病风险提升30倍。糖尿病、矽肺患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也属高危。儿童感染后易进展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确诊后应立即进行呼吸道隔离,持续至规范抗结核治疗2周后且三次痰菌转阴。接触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5岁以下儿童暴露后应预防性服用异烟肼。
患者应佩戴口罩并单独居住,痰液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环境保持通风换气,紫外线空气消毒可降低传播风险。卡介苗接种对预防儿童重症结核有效,保护率约60-80%。
肺结核患者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1.2-1.5g/kg,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咯血;居住环境应保持湿度50-60%,每日通风3次以上;密切接触者需连续3天留取晨痰送检,出现持续两周以上咳嗽、低热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肾功能,避免利福平与柚子同服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