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血管病变指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主要累及大血管和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微血管病变涉及视网膜、肾脏及神经等器官小血管损伤。
长期高血糖通过多元醇通路激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堆积、蛋白激酶C激活等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这类病变多与糖尿病病程≥5年相关,血糖控制不佳者风险显著升高。
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和下肢动脉闭塞。超过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心绞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下肢动脉病变可能引发糖尿病足,严重时导致截肢。
特征性改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可致失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终进展为尿毒症,神经病变表现为肢端麻木或疼痛。早期筛查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至关重要。
除高血糖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均加速血管损伤。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分泌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内皮功能障碍。遗传因素如ACE基因多态性也影响病变进展速度。
基础治疗包括强化血糖控制HbA1c<7%、血压管理<130/80mmHg和他汀类药物降脂。合并冠心病者需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下肢缺血患者可使用西洛他唑改善循环。视网膜病变进展期需激光或抗VEGF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蛋白定量和踝肱指数检测。饮食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130-150g,建议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糙米。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可改善血管弹性。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延缓病变进展具有明确益处,血糖监测应涵盖餐前及餐后2小时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