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冷热交替就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可能由温度刺激、鼻腔黏膜敏感、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环境过敏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回避诱因、鼻腔冲洗、免疫调节、药物治疗、脱敏治疗等方式缓解。
冷热交替时气温骤变刺激鼻黏膜血管快速收缩扩张,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建议外出时佩戴口罩缓冲温差,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稳定在50%-60%,避免直接接触空调冷风或暖气热风。
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过度敏感,温度变化易诱发组胺释放。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可选用诺斯清等海盐水喷雾。避免用力擤鼻,擤鼻时需单侧交替进行。
Th1/Th2细胞平衡失调导致IgE抗体过度产生,冷刺激进一步激活肥大细胞。可能与尘螨、花粉等过敏原长期暴露有关,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口服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症状。
约50%患者存在家族过敏史,携带IL-4、IL-13等基因多态性。环境温度变化作为诱发因素,可能伴有眼结膜充血、咽部瘙痒。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需规律使用1-2周起效。
冷空气本身并非过敏原,但温度变化可增强尘螨、霉菌等过敏原的致敏性。建议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罩,空调滤网每月清洁。症状顽固者可考虑皮下注射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日常需注意保暖避免骤冷骤热,加强维生素C和omega-3脂肪酸摄入。鼻腔按摩迎香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推荐游泳等增强耐寒能力的运动。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黄绿色脓涕时需耳鼻喉科就诊排除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