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提肛运动的正确做法

徐建威 副主任医师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产后提肛运动可通过规律收缩盆底肌、配合呼吸训练、保持正确姿势、逐步增加强度、结合日常生活等方式进行。该运动有助于改善产后盆底肌松弛、尿失禁等问题。

1、基础收缩:

平躺屈膝,吸气时放松盆底肌,呼气时缓慢收缩肛门和阴道周围肌肉,想象向上提起盆腔脏器。每次收缩保持5秒,重复10次为1组。避免屏气或腹部用力,手指可轻放腹部监测是否代偿性鼓起。

2、呼吸配合:

采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自然隆起,嘴呼气时同步进行提肛动作。呼吸节奏应平缓深长,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错误的胸式呼吸可能导致肩颈代偿,降低训练效果。

3、姿势进阶:

掌握仰卧位动作后可过渡到坐姿训练,保持脊柱直立,双膝并拢。后期可尝试站立位提肛,双脚与肩同宽,微屈膝盖。不同体位能激活更多深层肌纤维,但需确保核心稳定避免腰部代偿。

4、强度调节:

从每日3组开始,逐渐增加至5组,每组收缩时间可延长至10秒。产后6周内宜采用低频次训练,伤口愈合后加入快速收缩1秒收紧/1秒放松模式。出现肌肉酸痛应减少20%训练量。

5、生活融合:

在咳嗽、打喷嚏前主动收缩盆底肌,抱婴儿时保持提肛状态。利用哺乳、排队等碎片时间进行短时训练。持续6个月以上可显著改善压力性尿失禁,配合凯格尔球使用能增强本体感觉。

建议搭配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跳绳、跑步等增加腹压的活动。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肌肉修复,补充维生素D3增强肌力。出现持续漏尿或盆腔坠胀感应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结合电刺激治疗或生物反馈训练。产后42天复查时需进行盆底肌力检测,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