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耳鸣头晕可能由内耳循环障碍、颈椎病、贫血、高血压、梅尼埃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内耳微循环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耳鸣头晕,可能与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旋转性眩晕、听觉敏感度下降等症状。改善措施包括银杏叶提取物、氟桂利嗪等药物促进血流,避免咖啡因摄入,适度进行耳部按摩。
颈椎退行性改变或肌肉劳损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干供血出现症状,多与长期低头、姿势不良有关。可通过颈椎牵引、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配合游泳等颈部放松运动。
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脑组织缺氧,引发头晕伴耳鸣。需检测血清铁蛋白,口服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等补铁剂,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摄入。
血压波动导致内耳毛细血管压力变化,出现搏动性耳鸣与眩晕。可能与钠盐摄入过高、血管硬化有关,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建议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限制每日盐分低于5克。
内淋巴积水引发的耳源性眩晕疾病,伴有耳鸣、耳闷胀感。诊断需结合纯音测听和甘油试验,急性期可使用地塞米松鼓室注射,严重者考虑内淋巴囊减压术。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控制每日咖啡因摄入不超过200mg,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高血压患者每周监测3次晨起血压,贫血患者餐后2小时再服用铁剂。突发剧烈眩晕伴呕吐需立即就医排除脑卒中,持续性耳鸣超过1个月建议完善听力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