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怎么治疗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鼻中隔偏曲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三线减张术等方式治疗。鼻中隔偏曲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鼻腔肿瘤、慢性鼻炎、遗传等因素引起。

1、鼻腔冲洗:

生理性鼻中隔偏曲无明显症状时,可采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缓解鼻黏膜水肿。每日2-3次冲洗能减少鼻腔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配合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避免干燥刺激鼻黏膜。

2、药物治疗:

伴有鼻塞或炎症时需药物干预。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可减轻黏膜肿胀,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适用于过敏因素诱发的症状。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需短期使用,连续用药不超过7天。

3、鼻中隔成形术:

适用于偏曲程度较轻但影响生活质量者。手术通过内镜引导下切除部分偏曲软骨,保留黏膜完整性。术后需填塞止血材料48小时,恢复期约2周,并发症风险低于传统矫正术。

4、鼻中隔矫正术:

针对严重偏曲合并持续性鼻塞或鼻窦炎患者。经典术式需剥离双侧黏膜后矫正骨性结构,术中可能使用可吸收缝线固定。术后需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完全恢复需3-6个月。

5、鼻中隔三线减张术:

创新术式通过三条张力线重塑鼻中隔立体结构,创伤小于传统手术。适应于合并鼻腔阀狭窄的患者,术后疼痛轻且不易发生穿孔。需配合鼻夹板固定1周,术后随访监测软骨稳定性。

鼻中隔偏曲患者日常应避免抠鼻等机械刺激,冬季佩戴口罩预防冷空气刺激。饮食多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适度有氧运动增强上呼吸道抵抗力。术后恢复期需定期复查鼻内镜,出现剧烈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