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头晕患者就诊时应详细描述症状特点、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生活习惯及伴随症状。
明确头晕性质是关键,需区分眩晕天旋地转感、失衡站立不稳或晕厥前兆眼前发黑。记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如转头、起床动作,是否与体位变化相关。典型描述如"晨起时突发旋转感,持续30秒,改变头位加重"能为医生提供重要线索。
系统性疾病常引发头晕,高血压患者可能因降压过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警惕低血糖发作。心血管病史房颤、心衰可能提示脑供血不足,耳部疾病中耳炎、梅尼埃病多伴耳鸣耳闷。既往头部外伤史需排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部分药物可直接导致头晕症状,降压药硝苯地平、依那普利、镇静安眠药艾司唑仑、前庭抑制剂倍他司汀需重点说明。近期调整剂量或新增药物要特别标注,联合使用抗生素庆大霉素可能引发耳毒性。中药/保健品同样需要告知。
睡眠不足、咖啡因过量摄入可能诱发功能性头晕。长期低头工作人群需考虑颈椎病可能,近期精神压力大者不排除焦虑相关头晕。饮食习惯方面,严格节食者可能出现低血糖性头晕,高盐饮食与梅尼埃病发作相关。
合并恶心呕吐常见于前庭系统病变,头痛需鉴别偏头痛或脑卒中。心悸胸闷可能提示心律失常,肢体无力麻木需警惕中枢性病变。耳部症状耳鸣、听力下降多指向周围性眩晕,视物模糊可能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就诊前建议记录3天头晕日记,包含每日发作时间、诱因、缓解方式。测量并记录发作时的血压、心率。准备近期检查报告血常规、血糖、颈动脉超声等,避免重复检查。饮食注意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避免突然体位改变。轻度头晕可尝试前庭康复训练,持续或加重需及时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