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两者在成分、制备方式及临床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1、成分差异:

血浆是全血经抗凝处理后离心获得的液体成分,含有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蛋白质;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凝血过程中消耗了纤维蛋白原和部分凝血因子。血浆中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与血清基本一致,但血浆保留了完整的凝血功能。

2、制备方法:

血浆制备需使用抗凝剂如肝素、EDTA防止血液凝固,经离心分离血细胞后获得;血清制备需将血液静置30-60分钟待其自然凝固,或借助促凝剂加速凝固后离心。血清制备过程会激活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

3、外观特征:

血浆因含纤维蛋白原呈淡黄色粘稠液体,低温下可能出现纤维蛋白沉淀;血清呈清澈淡黄色,久置后可能出现少量纤维蛋白丝。溶血样本中血浆呈粉红色,而血清因血红蛋白结合触珠蛋白颜色更深。

4、功能特性:

血浆适用于凝血功能检测如PT、APTT和血浆蛋白电泳;血清更适合生化检测如肝肾功能、电解质,避免抗凝剂干扰。血浆中凝血因子V、VIII等稳定性差,需-80℃保存;血清中多数生化指标4℃可稳定7天。

5、临床应用:

血浆主要用于凝血障碍患者输注如新鲜冰冻血浆,血清多用于体外诊断试剂制备。特殊检测如补体活性需用血清,而血管性血友病诊断需用枸橼酸钠血浆。血清抗体检测可避免抗凝剂对ELISA实验的影响。

日常采血检查需根据检测项目选择血浆或血清样本,避免使用错误标本类型导致结果偏差。生化检测优先采用血清,凝血功能检测必须使用血浆。特殊项目如血氨检测需使用预冷肝素抗凝血浆,而肿瘤标志物检测多采用分离胶促凝管收集血清。标本采集后需按规定时间离心分离,溶血、脂血标本需重新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