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期及时治疗影响会变小吗

邵彬 副主任医师

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胃癌早期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影响,通过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胃癌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因素引起。

1、内镜下切除:

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层时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创伤小且保留胃功能。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配合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腌制食品和酒精刺激。

2、手术切除:

进展期胃癌需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病灶及周围淋巴结。手术可能导致倾倒综合征或营养吸收障碍,需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

3、化学治疗:

术后辅助化疗常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晚期患者可选用紫杉醇类或伊立替康。化疗期间需监测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使用昂丹司琼缓解呕吐症状。

4、靶向治疗:

HER2阳性患者可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Claudin18.2靶点药物正在临床试验阶段。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用药期间定期评估心脏功能。

5、免疫治疗: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胃癌,需配合PD-L1表达检测。免疫治疗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肺炎等不良反应。

胃癌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进行胃镜检查。日常饮食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限制烟熏烧烤类食物。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保持BMI在18.5-23.9范围。术后患者需采用少食多餐方式,补充乳铁蛋白和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出现持续上腹痛、黑便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