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患者可能出现疼痛症状,疼痛程度与疾病分期、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
早期乳腺癌通常无显著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因肿瘤压迫乳腺组织或神经出现间歇性隐痛。乳房自查时可触及无痛性肿块,少数伴随乳头溢液或皮肤轻微凹陷。此阶段疼痛可通过热敷、穿戴宽松内衣缓解。
肿瘤增大侵犯Cooper韧带时可能引发牵拉痛,表现为乳房持续性钝痛或刺痛。伴随症状包括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内陷,可能与肿瘤浸润淋巴管或胸肌筋膜有关。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短期缓解症状。
晚期乳腺癌骨转移常见于脊柱、肋骨或骨盆,表现为夜间加重的深部钝痛。疼痛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刺激骨膜有关。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可有效控制骨破坏。
乳房切除术或腋窝淋巴结清扫后,约30%患者出现肋间臂神经损伤性疼痛。表现为手术区域烧灼感或电击样痛,可能与神经纤维异常再生有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紫杉醇类化疗药物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伴刺痛感。疼痛机制与微管蛋白损伤导致轴突运输障碍有关。维生素B族补充及冷敷可辅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调整化疗方案。
乳腺癌患者疼痛管理需结合肿瘤分期制定个体化方案。日常建议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进行瑜伽或散步等温和运动。治疗期间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及时向医疗团队反馈症状变化。出现新发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时需警惕疾病进展,尽快进行影像学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