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乳腺癌可能由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基因突变、不良生活方式、辐射暴露、慢性炎症等因素引起。
长期雌激素暴露是主要诱因,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晚育会增加风险。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干扰内分泌平衡。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必要时采用他莫昔芬等抗雌激素药物干预。
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终生发病风险达70%。这类人群往往有家族聚集史,可能伴随卵巢癌发病。建议基因检测阳性者每半年进行核磁共振筛查,预防性乳腺切除可降低90%发病风险。
每日饮酒超过15克会使风险提升10%,肥胖者脂肪组织产生过量雌激素。缺乏运动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每周应保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BMI在18.5-23.9之间。
青春期接受胸部放射治疗者风险增加3倍,工业化学品如苯并芘具有致癌性。长期夜班工作可能扰乱褪黑素分泌,建议接触致癌物职业人群穿戴防护装备。
非典型导管增生患者癌变率达30%,可能与乳腺密度增高有关。这类病变常表现为钙化灶或肿块,需通过穿刺活检明确性质,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考虑手术切除。
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每天25-30克,选择三文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结合2次力量训练,避免穿戴过紧内衣影响淋巴回流。40岁以上女性每年应进行乳腺专项体检,发现乳头溢液或皮肤橘皮样改变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