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钢板不取可能对身体产生长期影响,主要风险包括局部不适、金属过敏、应力遮挡、骨折风险、关节受限。
钢板长期留存可能压迫周围软组织或神经,导致慢性疼痛或异物感。部分患者可能对金属材料产生钝性刺激反应,表现为局部肿胀或触痛。建议定期复查X线观察钢板位置,若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取出。
约5-10%人群对植入金属存在迟发性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或渗出。钛合金钢板致敏率较低,但不锈钢材质可能引发镍过敏。通过斑贴试验可确诊,严重过敏需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
钢板长期分担骨骼载荷会导致局部骨质疏松,移除后易发生再骨折。常见于骨干骨折术后5年以上未取出者。建议术后18-24个月评估骨愈合情况,逐渐进行负重训练减轻应力遮挡效应。
儿童骨骼生长可能受钢板限制导致畸形,青少年运动时可能因钢板边缘应力集中发生二次骨折。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可能造成螺钉松动,需定期监测螺钉周围骨质密度变化。
跨关节放置的钢板可能引起滑膜炎症或关节僵硬,特别是肘关节、踝关节等活动度大的部位。物理治疗改善有限时,需通过关节松解术配合钢板取出恢复功能。
饮食需保证每日1000mg钙和800IU维生素D摄入,推荐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鱼类。适度进行抗阻力训练和负重行走可维持骨量,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术后2年内每6个月复查X线,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诊。60岁以上患者或合并慢性疾病者应与主刀医生充分评估取板手术风险收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