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什么是紫癜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紫癜可通过皮肤表现、伴随症状、病因分类、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断。紫癜通常由血管异常、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感染、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皮肤表现:

紫癜典型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下出血点,压之不褪色,直径2-10毫米。出血点可呈红色、紫色或棕黄色,常见于下肢、臀部等受压部位。过敏性紫癜可能出现对称性皮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多见散在出血点。

2、伴随症状:

紫癜可能伴随乏力、发热、关节痛等症状。过敏性紫癜常伴腹痛、关节肿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易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能有关节血肿或深部组织出血。

3、病因分类:

紫癜可分为血小板减少性、血管性、凝血障碍性三类。血小板减少可能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血管性紫癜包括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凝血障碍常见于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判断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检查包括PT、APTT、TT等指标。过敏性紫癜需检测IgA水平,疑似白血病需进行骨髓穿刺。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紫癜。

5、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评估过敏性紫癜的肠壁水肿,关节超声检查关节腔出血。严重内脏出血需CT或MRI检查,血管造影适用于血管畸形导致的紫癜。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饮食宜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血小板减少者应避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出现广泛皮肤紫癜、口腔血疱、头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疑似血液系统疾病需血液科专科诊治。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过敏性紫癜患者需记录食物和药物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