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高脂血症是什么意思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同时存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血脂异常,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遗传因素: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与基因突变有关,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同时升高。这类患者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治疗需结合药物干预和严格生活方式管理。

2、饮食不当: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会同时刺激胆固醇合成和甘油三酯积累。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限制精制碳水、增加膳食纤维是基础干预措施,建议选择深海鱼、燕麦等食物。

3、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会同时影响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和肝脏脂质代谢。控制血糖水平对改善血脂谱至关重要,二甲双胍等胰岛素增敏剂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

4、肥胖相关:

内脏脂肪堆积会促进游离脂肪酸释放,加重肝脏脂质合成负担。减轻体重5%-10%即可显著改善血脂指标,建议通过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实现。

5、继发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引发继发性混合型高脂血症。这类患者需要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他汀类联合贝特类药物控制血脂。

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计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优先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项目。饮食方面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重点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定期监测血脂四项指标,当出现黄色瘤或动脉硬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等生活干预同样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