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直肠癌前期症状可能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血、里急后重、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
早期直肠癌可能引起排便频率或性状变化,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肿瘤刺激肠壁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出现排便不尽感。此类症状易与肠易激综合征混淆,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肿瘤表面破溃可能导致便中带鲜红或暗红色血液,常被误认为痔疮出血。约60%患者早期出现黏液便,可能与肿瘤分泌黏液或继发感染有关。血液与粪便混合程度可帮助鉴别出血部位。
直肠肿瘤占位效应可产生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的情况。患者可能每日排便十余次却无法排净,低位直肠癌更易出现此症状。该表现与直肠炎症相似,需肠镜进一步鉴别。
肿瘤增长可能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引发阵发性隐痛或胀痛。疼痛多位于下腹部,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缓解。伴随肠鸣音亢进或排气减少时需警惕肠道狭窄。
部分患者早期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半年内减轻10%以上、贫血或乏力。肿瘤消耗及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血红蛋白降低,这种症状出现时往往提示疾病已进展数月。
建议出现上述症状超过两周者及时进行肛门指诊和结肠镜检查。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芹菜,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做一次肠癌筛查,高危人群需缩短筛查间隔。粪便潜血试验联合肠镜检查能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