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区别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决定,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适应症、恢复周期及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适应症差异:

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如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闭合性骨折,常见于儿童青枝骨折或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针对不稳定性骨折,如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或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需通过内固定恢复解剖结构。

2、干预方式:

保守治疗采用石膏固定、支具制动或牵引等非侵入性手段,通过自然愈合修复骨组织。手术治疗需切开复位,使用钢板螺钉、髓内钉或外固定架等器械进行机械稳定,必要时进行植骨。

3、恢复周期:

保守治疗愈合周期通常需6-12周,但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手术治疗通过早期稳定可实现功能锻炼,平均愈合时间缩短20%-30%,但存在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可能。

4、并发症风险:

保守治疗可能发生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深静脉血栓。手术治疗存在感染风险发生率约2%-5%、内固定失效或异体骨排斥反应,需严格监测术后炎症指标。

5、功能预后:

保守治疗对简单骨折功能恢复良好,但复杂骨折易残留功能障碍。手术治疗能精确恢复关节面匹配度,远期骨关节炎发生率降低40%-60%,尤其适用于负重骨和承重关节。

饮食上建议增加钙质如牛奶、奶酪和维生素D如深海鱼、蛋黄摄入,配合适度抗阻力训练促进骨痂形成。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保守治疗期间应观察末梢血运,两种方式均需遵循阶梯式康复计划,从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