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髋部骨折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高发可能与骨质疏松、肌力下降、平衡功能障碍、慢性疾病及跌倒风险增高等因素有关。

1、骨质疏松:

年龄增长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等松质骨丰富区域易发生脆性骨折。钙剂、维生素D补充及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可延缓骨流失,骨折后需评估骨密度。

2、肌力退化:

肌肉质量与功能随年龄下降,股四头肌和臀肌力量减弱使髋关节稳定性降低。抗阻训练、蛋白质摄入每日1.2-1.5g/kg体重及电刺激治疗可改善肌少症。

3、神经功能减退:

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衰退增加跌倒概率,合并帕金森病或周围神经病变时风险更高。太极、平衡垫训练等可增强协调性,居家需移除地毯等障碍物。

4、慢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降低骨强度,白内障或青光眼导致视力障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需监测骨代谢,合并认知障碍患者需专人看护。

5、药物因素:

镇静安眠药可能引起头晕,降压药过量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建议定期审核用药方案,睡眠障碍可优先选择认知行为疗法。

预防需从生活方式和医疗管理双路径切入: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晒太阳15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八段锦或水中运动增强下肢力量;使用防滑浴椅和夜间照明。骨折后48小时内手术可降低并发症,半髋置换或PFNA内固定为常用术式。康复期需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动作,营养不良患者推荐口服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