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经常胃疼可能与胃癌有关,但更多由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饮食不当、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胃癌通常伴随体重骤降、呕血、黑便等症状。
慢性胃炎是胃疼常见原因,胃黏膜长期炎症导致隐痛或灼烧感。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为主要诱因。可通过碳13呼气试验确诊,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同时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胃酸侵蚀胃黏膜形成溃疡,疼痛多出现在餐后1-2小时。可能与长期吸烟、酗酒或使用激素类药物有关。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泮托拉唑联合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
胃动力异常或内脏高敏感性导致上腹隐痛,常伴嗳气、早饱感。精神紧张、进食过快会加重症状。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食物,必要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空腹饮用咖啡、酒精或进食过冷过热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长期高盐饮食可能增加胃癌风险。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避免腌制食品可显著改善症状。
胃癌疼痛多呈持续性且逐渐加重,可能伴随贫血、食欲锐减。40岁以上人群如新发胃痛或原有疼痛规律改变,需及时胃镜检查。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进展期可能需要全胃切除术。
规律进食、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可改善胃肠蠕动。建议胃痛持续两周以上或出现报警症状消瘦、呕血时尽早就诊。胃镜检查是鉴别良恶性疾病的金标准,40岁后建议每1-2年进行消化道肿瘤筛查。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精神压力会通过脑肠轴加重胃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