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拆石膏后肿正常吗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骨折拆石膏后肿胀属于常见现象,通常由组织修复、静脉回流不畅、局部炎症反应、肌肉萎缩、活动量增加等因素引起。

1、组织修复过程:

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毛细血管增生和纤维组织形成可能导致肿胀,尤其在拆除石膏后肢体重新受力时更明显。建议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下垂,可配合冷敷减轻水肿。

2、静脉回流障碍:

石膏固定期间肢体活动减少,静脉瓣功能暂时性减退可能引发淋巴液积聚。拆除石膏后2-3周内建议穿戴弹力袜或使用压力绷带,每日进行踝泵运动300次以上促进循环。

3、创伤性炎症反应:

骨折端微损伤和软组织粘连可能持续释放炎症介质。若肿胀伴随发热或皮肤发红,需排除感染可能。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可短期使用,但需医生评估后使用。

4、肌肉萎缩代偿:

固定期间肌肉废用性萎缩会导致肌泵功能减弱,突然解除固定后静脉血容量增加。渐进性康复训练如水中行走、阻力带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每次训练后冰敷15分钟。

5、活动量突然增加:

拆除石膏后过早负重或过度活动可能刺激滑膜液分泌增多。建议采用渐进性负重计划,使用拐杖过渡2-4周,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软组织修复。

拆石膏后肿胀通常持续2-6周,期间应保持低盐饮食避免水钠潴留,每日摄入2000ml水分促进代谢。推荐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睡眠时垫高患肢10-15厘米。若肿胀持续加重或出现搏动性疼痛,需及时复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或感染。康复期间补充蛋白质每日1.2-1.5g/kg体重和维生素C200mg/日有助于胶原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