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怎么锻炼才不瘸

侯勇 主任医师

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骨折后可通过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负重适应性训练、平衡协调训练、功能性运动恢复等方式促进康复。骨折后瘢痕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可能导致功能障碍。

1、肌肉激活:

早期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踝泵运动,每次维持5-10秒,每日3组。这能预防肌肉萎缩,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栓风险。注意避免骨折端移动,石膏固定期间可进行健侧肢体镜像训练。

2、关节活动:

拆除固定后逐步开展关节被动-主动活动,使用CPM机辅助或毛巾牵拉练习,范围从无痛角度开始。膝关节每日屈曲至少达到90度,踝关节背伸跖屈各20次。关节僵硬可能与制动期间滑液分泌减少、纤维组织增生有关,表现为活动时弹响感。

3、负重适应:

根据X线愈合情况分阶段负重,从脚尖点地→部分负重→全负重过渡,配合助行器使用。跟骨骨折6周后开始20%体重负荷,股骨骨折需12周后逐步增加。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内固定失效,延迟负重则易出现骨质疏松。

4、平衡训练:

单腿站立从扶墙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平衡垫训练,每日2次每次10分钟。神经肌肉控制障碍表现为行走时步态不稳,可通过重心转移训练、抗阻弹力带练习改善本体感觉。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防跌倒。

5、功能恢复:

后期进行上下台阶、跨越障碍等复合动作训练,结合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复杂骨折可能伴随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特定肌群无力,需针对性进行抗阻训练。运动后冰敷15分钟可控制肿胀。

康复期间每日补充1.2g/kg蛋白质和1000mg钙,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每周3次30分钟快走维持心肺功能,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超过预期周期,需复查排除骨不连或异位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