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结核有不传染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疾病活动性和病原体排放状态。非活动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瘤等通常不具有传染性。
既往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形成的钙化灶或纤维化病灶,肺部无活动性炎症表现。这类患者痰液中检测不到结核菌,无需隔离治疗,但仍需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
结核菌侵犯胸膜引发的炎症反应,表现为胸腔积液。由于病变未与支气管相通,病原体无法通过飞沫传播。治疗需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积液量大时需穿刺引流。
结核菌在肺组织内形成边界清晰的球形病灶,外层包裹致密纤维组织。病灶处于静止状态时不会向外界排放细菌,但需与肺癌鉴别诊断。直径超过3厘米或伴随症状时考虑手术切除。
结核菌感染骨骼、淋巴结、泌尿系统等肺外器官,如脊柱结核、肾结核等。这类病变不存在呼吸道传播途径,但可能通过脓液或分泌物造成接触传播风险。
规范抗结核治疗2-3周后,90%患者痰菌转阴即失去传染性。但需完成6-9个月全程化疗,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组合,避免复发和耐药性产生。
确诊肺结核后需进行痰涂片和培养检查明确传染性。非传染性患者虽无需隔离,但仍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每3-6个月复查胸部CT直至病灶稳定。密切接触者应做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婴幼儿需接种卡介苗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