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宫颈癌早期可通过定期筛查、HPV检测、妇科检查、症状观察及高危人群监测等方式发现,具体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以及基因检测等方法。
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是经典筛查手段,建议21岁以上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30岁后可联合HPV检测,将筛查间隔延长至5年。筛查能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无症状癌变。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要诱因,检测HPV16/18型可识别高风险人群。2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5年与TCT联合筛查,阳性者需进一步阴道镜检查。
医生通过窥器观察宫颈形态变化,异常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样改变可能是早期信号。绝经后出血、白带异常增多需警惕,建议每年一次妇科检查。
早期可能表现为同房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水样分泌物。晚期症状如骨盆疼痛、排尿困难提示病情进展,出现非经期出血应立即就医。
多性伴侣、吸烟、免疫抑制人群需加强监测。HIV感染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至6-12个月,癌前病变患者需每6个月复查TCT及HPV。
日常注意接种HPV疫苗预防感染,保持单一性伴侣减少风险。筛查异常者可选择冷冻治疗、LEEP锥切等干预措施。饮食中增加深绿色蔬菜及维生素C摄入,规律运动增强免疫力。绝经后女性仍需坚持筛查,家族史阳性者建议基因检测排除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