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突发红肿热痛,常见诱因包括高嘌呤饮食、饮酒、肥胖等因素。
约50%痛风首次发作位于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夜间突发剧烈疼痛,局部皮肤发红发热,触碰时有明显压痛。疼痛常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可能与尿酸盐结晶沉积刺激关节滑膜有关。
足背或踝关节出现对称性肿胀,皮肤呈现暗红色,活动受限。发作时可能伴随低热,通常持续3-10天自行缓解,但易反复发作。
早期可表现为膝关节酸胀感,尤其在上下楼梯时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关节腔内积液,导致"膝盖发烫"的灼热感,晨起时关节僵硬明显。
手部小关节如指间关节突发肿胀,形成"痛风结节"前兆。皮肤表面可见针尖大小白色结晶沉积,触摸有砂砾感,可能合并指甲变形。
耳轮部位出现无痛性小结节,质地坚硬呈珍珠白色,此为尿酸盐沉积形成的痛风石早期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先出现此症状后才发生关节疼痛。
控制每日嘌呤摄入量低于150mg,避免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肥胖者需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逐步减重。关节急性发作期可抬高患肢,采用冰敷缓解疼痛。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男性应控制在420μmol/L以下,女性360μmol/L以下。若每年发作超过2次或已形成痛风石,需在风湿免疫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尿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