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是怎么引起的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症可能由遗传因素、脑血管病变、神经退行性变、代谢异常、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与APP、PSEN1、PSEN2基因突变相关,载脂蛋白E4等位基因携带者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等症状,需通过基因检测早期筛查。干预措施以认知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为主。

2、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慢性脑缺血等血管性因素占痴呆病因的20%,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关。典型症状包括执行功能下降和步态异常。控制基础疾病是主要干预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

3、神经退行性变:

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元损伤,这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机制。患者早期出现近事遗忘,逐渐发展为全面认知功能障碍。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可用于延缓进展。

4、代谢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维生素B12缺乏等代谢性疾病可诱发可逆性痴呆。伴随症状包括倦怠、抑郁等。通过激素替代治疗或营养补充可改善症状,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血清维生素水平。

5、慢性炎症:

长期系统性炎症状态可能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加速神经损伤,与牙周炎、自身免疫疾病等慢性感染相关。这类患者常合并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抗炎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

地中海饮食模式配合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发病风险。保持社交活动与认知刺激能促进神经突触可塑性。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对存在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建议每年进行MMSE量表评估。当出现明显记忆力减退或性格改变时应及时就诊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