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症在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其他常见名称包括认知障碍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专业术语,由德国医生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于1906年首次描述。该疾病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衰退为主要特征,病理表现为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国际疾病分类中正式采用此名称,医学文献普遍使用该术语。
认知障碍症强调疾病对记忆、思维、判断等认知功能的损害,属于描述性术语。香港地区常用此名称,涵盖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多种痴呆类型。该表述有助于减少病耻感,突出症状特征而非年龄因素,在社区宣传和科普教育中应用广泛。
失智症是台湾地区对痴呆综合征的统称,包括阿尔茨海默型痴呆、血管性痴呆等亚型。该名称直观反映智力功能丧失的核心症状,在长期照护领域使用频率较高。日本和韩国汉字文化圈同样采用类似表述,体现东亚地区对痴呆症状的共性认知。
脑退化症突出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的病理本质,澳门和部分华南地区倾向使用该名称。相较于"痴呆"等传统表述更具中性色彩,避免负面标签效应。该术语适用于解释疾病机制,涉及神经元凋亡、突触可塑性下降等生物学过程。
老年性痴呆是我国大陆既往常用名称,现逐渐被阿尔茨海默病替代。该表述明确发病年龄特征,但可能强化年龄歧视观念。在基层医疗机构和老年医学领域仍有使用,需注意与血管性痴呆等其它类型进行鉴别诊断。
日常护理需注重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和橄榄油摄入;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认知训练;建立结构化生活routine减少混乱感;使用记忆辅助工具如药盒提醒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建议家属参加照护培训,学习非药物干预技巧,创造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支持。